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连接 »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第二章笔记
扩展阅读
局域网的工作网络共享 2025-07-03 23:32:50
ip摄像头网络异常 2025-07-03 22:25:18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第二章笔记

发布时间: 2022-07-22 10:49:26

⑴ 大学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该怎么学习,记笔记 自从上了大学,我们好多课程都变成了在网上看视频学习,尤

2级c语言比较好过,把书看懂,把题目弄清楚,再做几套模拟题,就够了

⑵ 《计算机网络(第7版)》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KUTg9YEGMnBBHypXolehLA 提取码:jfse

书名:计算机网络(第7版)

作者:谢希仁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

页数:464

内容简介:本书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来,曾于1994年、1999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分别出了修订版。在2006年本书通过了教育部的评审,被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8年出版的第5版获得了教育部2009年精品教材称号。2013年出版的第6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目前2017年发行的第7版又在第6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订。 全书分为9章,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包括局域网)、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网络安全、互联网上的音频/视频服务,以及无线网络移动网络等内容。各章均附有习题(附录A给出了部分习题的答案和提示)。

本书的特点是概念准确、论述严谨、内容新颖、图文并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阐述,同时力图反映计算机网络的一些最新发展。本书可供电气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对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谢希仁,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成果有:1986年完成总参通信部局域网办公系统项目;1987年在《电子学报》发表“分组话音通信新进展”;为国内首次介绍分组数据通信;1991年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组交换的话音数据通信系统”项目。1999年完成第一个军用卫星通信系统网管中心的研制任务及“金桥网网管技术”项目等。上述科研项目分别获得国家、军队和部级奖项。着有:《计算机网络》第1至第7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曾两次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奖,成为高校最受读者欢迎的本国计算机网络教材。


⑶ 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2)

1 C.
2 D.
3 A.
4 B.
5 B.
6 D.
7 C.
8 A.
9 A.
10 C.
11 B.
12 A.
13 C.
14 C.
15 A.
16 D.

⑷ 计算机网络复习指导

从2009年起,计算机专业考研实行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课全国统考,考试内容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试卷内容的结构是:数据结构45分(占30%),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占30%),操作系统35分(占23%),计算机网络25分(占17%)。计算机网络部分分值也占有不小的份额,要求咱们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

一、考查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3)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二、知识点解析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就是为了完成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计算机相连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并固定了同层次的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之间的接口及服务。这个知识点要求咱们对网络的概念、组成、分类、发展过程等内容要有所了解,同时还要理解网络分层结构、网络层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掌握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强,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2、物理层

物理层作为OSI模型的最底层、也是各层通信的基础,在计算机考研网络模块中,需要重点复习。咱们要掌握的概念有:信道、信号、宽带、码元、波特、速率、信源与信宿、编码与调制、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数据报与虚电路等基本概念。同时,网络技术中有名的两个定理(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及其表达公式,需要咱们能够熟练掌握与应用。这部分还涉及到综合布线相关知识,如: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与无线传输介质)、物理层设备(中继器、集线器)及物理层接口的特性。这部分知识理论与实践并重,可能会涉及一道综合应用题。

3、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功能强大,对该层知识的考查涉及的面比较广,主要以选择题出现。对该知识点的复习,咱们可以从该层所提供的功能为线索,便于更加形象的理解与记忆。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帧的拆分与拼接、差错控制(检错编码、纠错编码)、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滑动窗口机制、停止-等待协议、后退N帧协议GBN、选择重传协议SR)、介质访问控制(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中,要求咱们掌握主要有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协议、CSMA/CA协议、令牌传递协议。

对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考查,也放在的这个知识点中。要求咱们掌握局域网的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以太网与IEEE 802.3、IEEE 802.11及令牌环网的基本原理;广域网的基本概念、PPP协议、HDLC协议、ATM网络基本原理等知识只需要有所了解,相信在比重占25分(选择题2分/题,综合应用题近10分/题)的限制下,考查的概率相对较低。

最后还需对数据链路层设备网桥(网桥的概念、透明网桥与生成树算饭、源选径网桥与源选径算法)、交换机及其工作原理等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4、网络层

网络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核心层,从网络层的功能上看,它的主要功能是路由与转发,因此对路由算法与协议的考查,是必考的内容。路由算法主要包括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距离-向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层次路由等。在路由协议方面,要求咱们搞清楚自治系统(AS)、域内路由与域间路由的概念及常用的三种路由协议(RIP、OSPF、BGP)及其实现。

网络层的主要协议是IP协议,对于这部分内容,要求咱们掌握IPv4分组、IP组播、IPv4地址与NAT、子网划分与子网掩码、CIDR。另外,还有与IP协议相关的其它层协议(例如,ARP协议、DHCP协议与ICMP协议等)也将放在一起进行考查。作为新版本的IP协议IPv6,需要咱们掌握的是IPv6的主要特点、改进即地址表示方式等。

最后,还要求咱们熟悉网络层设备(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路由表与路由转发等技术。

5、传输层

传输层要求咱们了解无连接服务与面向连接服务这两种服务的区别及两种代表性的传输层协议:UDP协议和TCP协议。UDP协议是提供无连接服务的,要求咱们掌握UDP数据报的发送和UDP校验方式。TCP协议是提供面向连接服务的,要求咱们掌握TCP连接管理、三次握手协议、TCP可靠传输,以及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

传输层的内容不多,但将会考得非常细,对咱们来说,难度相对较大。

6、应用层

应用层要求了解两种网络应用模型(客户/服务器模型、P2P模型)及常用的几种应用服务及其实现,例如:

(1)DNS(域名解析服务):包括层次域名空间、域名服务器、域名解析过程等。

(2)FTP(文件传输协议):包括FTP协议的工作原理、控制连接与数据连接等。

(3)E-Mail(电子邮件):包括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结构、电子邮件格式与MIME、SMTP协议与POP3协议等。

(4)WWW(万维网):包括WWW的概念与组成结构、HTTP协议等。

对于以上4种常见的服务,咱们要掌握其相关概念、基本工作原理、服务过程、所涉及的网络协议。

三、复习方法

1、教材的选择

教材的话,可以考虑: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第五版,谢希仁,电子工业出版社;

2、学习方法

(1)专业课全年复习资料

第一:买参考书,统考其实比非统考要好,起码感觉大家是在同一起跑线上,上面已经介绍过了,不重复了。

第二: 历年真题,历年真题咱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到,这些并不是很难,难的是很多咱们历年试题做了N遍也不知道正确与否,也就是说试题解析最关键。通过真题学习到的不单纯的是那几道题目,关键是咱们要通过真题把握专业课考核的重点和难点,掌握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标准答案答法。这个还得是免费下载,什么北京的,沈阳,广州的,全国高校的专业课真题几乎都包括了,下载超爽!

第三:考核科目的笔记讲义,因为很多同学是跨校跨专业考研,没有机会去目标院校听课,所以笔记就弥足珍贵,尤其是命题老师或该研招单位学科带头人的课程讲义。当然,有些学校开设的研究生阶段的相关课程也很是重要,有精力的同学可以参考学习。

(2)专业课备考三大学习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复习阶段。这个阶段要做的是,对学校制定参考书目进行“地毯式”学习一遍。这期间,咱们要做到对每一个知识点都理解,重在理解,不需强制记忆。目标是对所考核科目建立一个宏观知识逻辑框架,对每一个知识点做到认识、理解即可。不要怕时间长,关键在于全面。

第二阶段:强化复习阶段。这个阶段,咱们的任务是,首先,先勾勒出一份属于咱们自己的专业课考试大纲。咱们可以根据三到五年的历年真题,采用从题目推到知识点的倒推法,在咱们所用的参考书目上把所有曾经靠到的知识点全部标注一遍。咱们就不难发现,有一部份一次也没有被标注到,这就是非重点,可以在以后的复习中大大压缩花在它们上的时间,甚至不看;有的知识点被标注了很多遍,这就是重点,要强化记忆。这样一来,咱们就缩小了复习范围,掌握了考核要点,就勾勒出了一份属于咱们自己的专业课考试大纲。呵呵,偶的独创!

在这个基础上,咱们要结合该大纲进行长达三个月左右的强化复习。目标是将重要的知识点理解、记忆、掌握、应用。在这个阶段,咱们还得密切联系自己目标院校、目标专业的老师,尽一切可能掌握各种考试相关信息,以利于全面复习。新大纲没出来前,一切都是不定数,但我们要以不变应万变,总得给自己一些盼头啊!

第三阶段:冲刺阶段。这是在考前四十天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咱们应该在强化复习的基础上开始全面回顾了。这个时候,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考点意识,学会用标准的答题方法解答相关问题,多做模拟试卷,进一步归类整理总结。有时间的话,应当在保证重点的前提下,兼顾零散知识点。

最后,咱们应当按照其难度以及所占分值合理分布政治、英语等公共课与专业课的学习时间,不要有所偏颇。如果保证了这些,咱们便能够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学习。

(3)专业课看书方法

笔记法:看完一节或一章,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尤其是把重要的知识点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列成条目——再复习时节约时间,记忆起来更为容易。更何况老人有言:手过一遍,赛过口过十遍。笔记法能加深我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抽取题目法:对各知识点进行总结,总结的多了,可以按照真题的出题模式给自己出一些有跨度的题,把平时看书和论文上的内容都可以融和进去。

回忆法:平常学习要注意知识得系统化,并重点突出地进行复习,不可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此刻利用专业课参考书目录来回忆复习内容,尽可能的把复习内容回忆出来;然后再对照书本,找出遗漏的部分重点记忆。把书本“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即整本书甚至每一门学科的知识在脑子里系统化、归整化。

3、辅导班

专业课复习还是建议报个辅导班,现在的辅导班也好多,选择上一定要谨慎,师资,时间,内容都是咱们要关注的!祝大家2010年好运!来源:跨考教育

⑸ 求2011年7月计算机网络原理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笔记1(可以用作考条)2009-04-21 7:53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四个发展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

我国三大网络: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未来发展趋势:宽带、全光、多媒体、移动、下一代网络。

计算机网络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利用通讯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连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软/硬件资源共享、用户间信息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电子银行、证券及期货交易、企业网络、智能大厦和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按拓扑结构:星形、总线形、环形、树形、混合形、网形。

按交换方式: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

按覆盖范围: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

按传输技术:广播方式网络、点对点方式网络。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TU(国际电信联盟),IETF(因特网工程特别任务组)

第二章

网络协议: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网络协议由三个要素组成:语义、语法、时序关系。

分层:将一个复杂的划分为若干个简单的

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

面向连接服务:开始时建立连接,传输时不用携带目的节点的地址。

无连接服务:开始时不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都要携带完整的目的节点地址,不同分组可能选择不同路径达到目的节点,节点接收到的分组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的现象。协议相对简单,效率较高。

OSI/RM: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主机-网络层、互联层、传输层、应用层。

ORI/RM与TCP/IP的比较:

共同:1,两者都以协议栈的概念为基础,协议栈中的协议彼此相互独立,2,都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概念,各层功能大体相似。

不同:1,OSI有7层,TCP/IP有4层。TCP/IP网络层提供无连接通信,传输层支持2种。OSI网络层支持2种,传输层支持面向连接的通信。

第三章

物理层定义:在物理信道实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

DTE::数据终端设备,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联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如计算机、终端等。

DCE:数据通信设备,为用户提供入网连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调制解调器。

物理信道的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电气特性分三种:1,非平衡方式(非平衡发送器+接收器+1导线+1地线),2,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非平衡发送器+差动接收器+1导线+2地线),3,平衡方式(平衡发送器+差动接收器+2导线+2地线)。

功能特性分四类:数据信号线、控制信号线、定时信号线、接地线。

EIA(美国电子工业协会) RS-232C,:提供了利用公用电话网络作为传输介质,通过调制解调器将远程设备连接起来的技术规定。

RS-422(平衡方式),RS-423(采用差动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

X.21机械特性采用15芯标准

有线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介质: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激光、卫星通信。

同轴电缆分基带同轴电缆(阻抗50欧,支持百台设备)和宽带同轴电缆(阻抗75欧,支持千台设备)。

光纤:多模是发光二极管LED,注入型激光二极管ILD是单模。

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每秒能传输的二进制信息位数,单位为位/秒(bps)。R=1/T*log2N (bps)

信号传输速率(调制速率):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个数。R=1/T (Baud)

信道容量:表征一个信道传输数据的能力,单位为位/秒(bps)。

信道容量表示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表示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

奈奎斯特公示:C=2*H*log2N (bps),香农公式:C=H*log2(1+S/N)(bps)(H:信道带宽,S/N:信噪比)

误码率=出错数/总数

调制解调器:数字转模拟,CODEC:模拟转数字

放大器:增强信号中的能量,同时使噪音分量增强。中继器:重新生成信号。

数据通信: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或其他数据装置与通信线路,完成数据编码信号的传输、转接、存储和处理的通信技术。

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多路复用FDM,时分多路复用TDM,波分是频分的变形。

FDM:物理信道分为若干子信道,同时传送若干信号。

TDM:物理信道按时间片轮流分给多个信号使用。

采样,量化,编码。字长=log2N

传输线路三个主要问题:衰减、延迟畸变、噪声。

分组交换网分为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

第四章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帧同步、差错控制、流量控制、链路管理。

差错控制:反馈重发、超时计时器、帧编号。

流量控制:数据链路层控制相邻两节点之间数据链路上的流量,传输层控制从源到最终目的之间端对端的流量。

噪声有两大类:随即热噪声和冲击噪声。

停-等: 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Go-back-N: 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选择重传: 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异步协议:字符内同步,字符间异步;同步协议:许多字符和比特组成的帧同步。

BSC:面向字符,分为数据报文和监控报文两类。

数据报文:

SYN SYN STX 报文 ETX BCC

SYN SYN SOH 报头 STX 报文 ETX BCC

SYN SYN SOH 报头 STX 报文 ETB BCC

SYN SYN STX 报文 ETB BCC

监控报文:

SYN SYN ACK

SYN SYN NAK

SYN SYN P/S前缀 站地址 ENQ

SYN SYN EOT

HDLC:面向比特,有信息帧(I帧),监控帧(S帧)和无编号帧(U帧)。

帧格式:标志 地址 控制 信息 帧校验序列 标志

F A C I FCS F

01111110 8位 8位 N位 16位 01111110

PPP协议提供三类功能:成帧、链路控制、网络控制。

PPP的帧格式和HDLC的帧格式非常相似,但PPP面向字符。

第五章

网络层的功能: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际互联等。

分组交换方式中,通信子网向端系统提供虚电路和数据报两种网络服务。

最优化原则:如果路由器J在从路由器I到K的最佳路由上,那么从J到K的最佳路线就会在同一路由之中。

扩散法(泛射路由选择法):一个网络节点从某条线路收到一个分组后,再向除该条线路外的所有线路发送收到的分组。

拥塞发生的原因:1,内存不够,没有足够的内存存放同时到达的分组,2,路由器处理器的处理速度慢,难以完成排队,更新路由表等工作

拥塞控制的任务是确保子网能够承载所有到达的流量,这是一个全局的问题。流量控制只与特定的发送方和特定的接收方之间的点到点流量有关。

拥塞控制的解决方案可分成两类:开环(不考虑网络的当前状态)的和闭环的。

虚电路子网中的拥塞控制:1,准入控制,2,路由选择,3,资源预留。

数据报子网中的拥塞控制:1,警告位,2,抑制分组,3,逐跳抑制分组。

QoS四个特征:可靠性、延迟、抖动、带宽。

集成服务:每个连接有专用资源。区分服务:每一类连接有专用资源。

标签交换:类似虚电路,查表得到整条线路。

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

网络互连的目的是使一个网络上的用户能访问其它网络上的资源,使不同网络上的用户互相通信和交换信息。

路由信息协议(RIP)分被动状态和主动状态两种操作方式。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是一种链路状态路由协议。

网桥用来连接类型相似的局域网,局域网本身没有网络层。

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

路由器的主要服务功能:1,建立并维护路由表,2,提供网络间的分组转发功能。

网管也称协议转换器,用于高层协议的转换,对传输层到应用层均能支持。

IP(互联网协议),ICMP(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ARP(地址转换协议),RARP(反向地址转换协议)。

IP协议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包传输机制。

ARP:IP地址(32位)到物理网络地址(以太网地址,DA,48位)的转换。

RARP:物理网络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

IGMP(因特网组管理协议):只有两种报文,询问和响应。

IPv6把IP地址长度增加到128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