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第四代计算机的特点是
1967年和1977年分别出现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由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的计算机,被称为第四代电子计算机。美国ILLIAC-IV计算机,是第一台全面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和存储器的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的典型代表——微型机
微型机是第四代计算机的典型代表。微型计算机简称微机,俗称电脑,其准确的称谓应该是微型计算机系统。它可以简单地定义为:在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础上配置必要的外部设备和软件构成的实体 。
一、组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从全局到局部存在三个层次:微型计算机系统、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CPU)。单纯的微处理器和单纯的微型计算机都不能独立工作,只有微型计算机系统才是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才具有实用意义。
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含内存、外存和缓存)、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组成,采用“ 指令驱动”方式工作 。
二、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管理、监控和维护计算机资源(包括硬件和软件)的软件。它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各种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各种工具软件等。其中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用户只有通过操作系统才能完成对计算机的各种操作。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某种应用目的而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如文字处理软件、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网络通信软件、财务管理软件、CAD软件、各种程序包等。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共分为四代,各代的特点如下:
1. 第一代:计算机终端网络 特点:以单个中心计算机为核心,通过通信线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终端连接到该中心计算机上。用户通过终端分时访问和使用中心计算机的资源进行信息处理,处理结果再传回终端显示或打印。这种系统被称为面向终端的远程联机系统。
2. 第二代: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特点: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互连,形成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用户可以通过计算机访问本地和远程的计算机资源,如软件、硬件和数据,实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这一代网络标志着计算机网络从以单个中心计算机为中心向分布式系统的转变。
3. 第三代: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阶段 特点: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成为研究和制订新一代计算机网络标准的基础。各种符合OSI RM与协议标准的远程计算机网络、局部计算机网络与城市地区计算机网络开始广泛应用。这一代网络注重网络体系结构的标准化,为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提供了可能。
4. 第四代:网络互连阶段 特点:各种网络进行互连,形成更大规模的互联网络。Internet是这一阶段的典型代表。这一代网络的特点是互连、高速、智能和更为广泛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通信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从以单个中心计算机为核心的远程联机系统,到以通信子网为中心的分布式系统,再到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和网络互连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大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