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第七版第二章筆記
擴展閱讀
玩機狐軟體手機拍片下載 2025-07-03 17:28:09
使用無線網路的手機太多 2025-07-03 17:27:18

計算機網路第七版第二章筆記

發布時間: 2022-07-22 10:49:26

⑴ 大學的計算機網路課程該怎麼學習,記筆記 自從上了大學,我們好多課程都變成了在網上看視頻學習,尤

2級c語言比較好過,把書看懂,把題目弄清楚,再做幾套模擬題,就夠了

⑵ 《計算機網路(第7版)》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計算機網路(第7版)》(謝希仁)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KUTg9YEGMnBBHypXolehLA 提取碼:jfse

書名:計算機網路(第7版)

作者:謝希仁

豆瓣評分:8.8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

頁數:464

內容簡介:本書自1989年首次出版以來,曾於1994年、1999年、2003年、2008年和2013年分別出了修訂版。在2006年本書通過了教育部的評審,被納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08年出版的第5版獲得了教育部2009年精品教材稱號。2013年出版的第6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

目前2017年發行的第7版又在第6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修訂。 全書分為9章,比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網路的發展和原理體系結構、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包括區域網)、網路層、運輸層、應用層、網路安全、互聯網上的音頻/視頻服務,以及無線網路移動網路等內容。各章均附有習題(附錄A給出了部分習題的答案和提示)。

本書的特點是概念准確、論述嚴謹、內容新穎、圖文並茂,突出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闡述,同時力圖反映計算機網路的一些最新發展。本書可供電氣信息類和計算機類專業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對從事計算機網路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也有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謝希仁,解放軍理工大學指揮自動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學術成果有:1986年完成總參通信部區域網辦公系統項目;1987年在《電子學報》發表「分組話音通信新進展」;為國內首次介紹分組數據通信;1991年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分組交換的話音數據通信系統」項目。1999年完成第一個軍用衛星通信系統網管中心的研製任務及「金橋網網管技術」項目等。上述科研項目分別獲得國家、軍隊和部級獎項。著有:《計算機網路》第1至第7版(「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曾兩次獲得國家級優秀教材獎,成為高校最受讀者歡迎的本國計算機網路教材。


⑶ 計算機網路的基礎知識(2)

1 C.
2 D.
3 A.
4 B.
5 B.
6 D.
7 C.
8 A.
9 A.
10 C.
11 B.
12 A.
13 C.
14 C.
15 A.
16 D.

⑷ 計算機網路復習指導

從2009年起,計算機專業考研實行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綜合課全國統考,考試內容涵蓋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和計算機網路等學科專業基礎課程。試卷內容的結構是:數據結構45分(佔30%),計算機組成原理45分(佔30%),操作系統35分(佔23%),計算機網路25分(佔17%)。計算機網路部分分值也佔有不小的份額,要求咱們以平等的心態去對待。

一、考查目標

(1)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和典型網路協議,了解典型網路設備的組成和特點,理解典型網路設備的工作原理。

(3)能夠運用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進行網路系統的分析、設計和應用。

二、知識點解析

1、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網路體系就是為了完成計算機之間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計算機相連的功能劃分成有明確定義的層次,並固定了同層次的進程通信的協議及相鄰之間的介面及服務。這個知識點要求咱們對網路的概念、組成、分類、發展過程等內容要有所了解,同時還要理解網路分層結構、網路層協議、介面、服務等概念,掌握ISO/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區別與聯系。這部分知識理論性強,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2、物理層

物理層作為OSI模型的最底層、也是各層通信的基礎,在計算機考研網路模塊中,需要重點復習。咱們要掌握的概念有:信道、信號、寬頻、碼元、波特、速率、信源與信宿、編碼與調制、電路交換、報文交換與分組交換、數據報與虛電路等基本概念。同時,網路技術中有名的兩個定理(奈奎斯特定理與香農定理)及其表達公式,需要咱們能夠熟練掌握與應用。這部分還涉及到綜合布線相關知識,如:傳輸介質(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與無線傳輸介質)、物理層設備(中繼器、集線器)及物理層介面的特性。這部分知識理論與實踐並重,可能會涉及一道綜合應用題。

3、數據鏈路層

數據鏈路層功能強大,對該層知識的考查涉及的面比較廣,主要以選擇題出現。對該知識點的復習,咱們可以從該層所提供的功能為線索,便於更加形象的理解與記憶。數據鏈路層的主要功能有:數據幀的拆分與拼接、差錯控制(檢錯編碼、糾錯編碼)、流量控制與可靠傳輸機制(滑動窗口機制、停止-等待協議、後退N幀協議GBN、選擇重傳協議SR)、介質訪問控制(頻分多路復用、時分多路復用、波分多路復用、碼分多路復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在數據鏈路層的協議中,要求咱們掌握主要有ALOHA協議、CSMA協議、CSMA/CD協議、CSMA/CA協議、令牌傳遞協議。

對區域網與廣域網的考查,也放在的這個知識點中。要求咱們掌握區域網的基本概念與體系結構、乙太網與IEEE 802.3、IEEE 802.11及令牌環網的基本原理;廣域網的基本概念、PPP協議、HDLC協議、ATM網路基本原理等知識只需要有所了解,相信在比重佔25分(選擇題2分/題,綜合應用題近10分/題)的限制下,考查的概率相對較低。

最後還需對數據鏈路層設備網橋(網橋的概念、透明網橋與生成樹算飯、源選徑網橋與源選徑演算法)、交換機及其工作原理等知識進行重點復習。

4、網路層

網路層是OSI參考模型中的核心層,從網路層的功能上看,它的主要功能是路由與轉發,因此對路由演算法與協議的考查,是必考的內容。路由演算法主要包括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距離-向量路由演算法、鏈路狀態路由演算法、層次路由等。在路由協議方面,要求咱們搞清楚自治系統(AS)、域內路由與域間路由的概念及常用的三種路由協議(RIP、OSPF、BGP)及其實現。

網路層的主要協議是IP協議,對於這部分內容,要求咱們掌握IPv4分組、IP組播、IPv4地址與NAT、子網劃分與子網掩碼、CIDR。另外,還有與IP協議相關的其它層協議(例如,ARP協議、DHCP協議與ICMP協議等)也將放在一起進行考查。作為新版本的IP協議IPv6,需要咱們掌握的是IPv6的主要特點、改進即地址表示方式等。

最後,還要求咱們熟悉網路層設備(路由器)的組成和功能、路由表與路由轉發等技術。

5、傳輸層

傳輸層要求咱們了解無連接服務與面向連接服務這兩種服務的區別及兩種代表性的傳輸層協議:UDP協議和TCP協議。UDP協議是提供無連接服務的,要求咱們掌握UDP數據報的發送和UDP校驗方式。TCP協議是提供面向連接服務的,要求咱們掌握TCP連接管理、三次握手協議、TCP可靠傳輸,以及TCP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

傳輸層的內容不多,但將會考得非常細,對咱們來說,難度相對較大。

6、應用層

應用層要求了解兩種網路應用模型(客戶/伺服器模型、P2P模型)及常用的幾種應用服務及其實現,例如:

(1)DNS(域名解析服務):包括層次域名空間、域名伺服器、域名解析過程等。

(2)FTP(文件傳輸協議):包括FTP協議的工作原理、控制連接與數據連接等。

(3)E-Mail(電子郵件):包括電子郵件系統的組成結構、電子郵件格式與MIME、SMTP協議與POP3協議等。

(4)WWW(萬維網):包括WWW的概念與組成結構、HTTP協議等。

對於以上4種常見的服務,咱們要掌握其相關概念、基本工作原理、服務過程、所涉及的網路協議。

三、復習方法

1、教材的選擇

教材的話,可以考慮:計算機網路,《計算機網路》第五版,謝希仁,電子工業出版社;

2、學習方法

(1)專業課全年復習資料

第一:買參考書,統考其實比非統考要好,起碼感覺大家是在同一起跑線上,上面已經介紹過了,不重復了。

第二: 歷年真題,歷年真題咱們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這些並不是很難,難的是很多咱們歷年試題做了N遍也不知道正確與否,也就是說試題解析最關鍵。通過真題學習到的不單純的是那幾道題目,關鍵是咱們要通過真題把握專業課考核的重點和難點,掌握目標院校目標專業的標准答案答法。這個還得是免費下載,什麼北京的,沈陽,廣州的,全國高校的專業課真題幾乎都包括了,下載超爽!

第三:考核科目的筆記講義,因為很多同學是跨校跨專業考研,沒有機會去目標院校聽課,所以筆記就彌足珍貴,尤其是命題老師或該研招單位學科帶頭人的課程講義。當然,有些學校開設的研究生階段的相關課程也很是重要,有精力的同學可以參考學習。

(2)專業課備考三大學習階段

第一階段:基礎復習階段。這個階段要做的是,對學校制定參考書目進行「地毯式」學習一遍。這期間,咱們要做到對每一個知識點都理解,重在理解,不需強制記憶。目標是對所考核科目建立一個宏觀知識邏輯框架,對每一個知識點做到認識、理解即可。不要怕時間長,關鍵在於全面。

第二階段:強化復習階段。這個階段,咱們的任務是,首先,先勾勒出一份屬於咱們自己的專業課考試大綱。咱們可以根據三到五年的歷年真題,採用從題目推到知識點的倒推法,在咱們所用的參考書目上把所有曾經靠到的知識點全部標注一遍。咱們就不難發現,有一部份一次也沒有被標注到,這就是非重點,可以在以後的復習中大大壓縮花在它們上的時間,甚至不看;有的知識點被標注了很多遍,這就是重點,要強化記憶。這樣一來,咱們就縮小了復習范圍,掌握了考核要點,就勾勒出了一份屬於咱們自己的專業課考試大綱。呵呵,偶的獨創!

在這個基礎上,咱們要結合該大綱進行長達三個月左右的強化復習。目標是將重要的知識點理解、記憶、掌握、應用。在這個階段,咱們還得密切聯系自己目標院校、目標專業的老師,盡一切可能掌握各種考試相關信息,以利於全面復習。新大綱沒出來前,一切都是不定數,但我們要以不變應萬變,總得給自己一些盼頭啊!

第三階段:沖刺階段。這是在考前四十天到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咱們應該在強化復習的基礎上開始全面回顧了。這個時候,很重要的一點是培養考點意識,學會用標準的答題方法解答相關問題,多做模擬試卷,進一步歸類整理總結。有時間的話,應當在保證重點的前提下,兼顧零散知識點。

最後,咱們應當按照其難度以及所佔分值合理分布政治、英語等公共課與專業課的學習時間,不要有所偏頗。如果保證了這些,咱們便能夠做到全面、協調、可持續地學習。

(3)專業課看書方法

筆記法:看完一節或一章,對主要內容進行概括。尤其是把重要的知識點用簡練的語言概括出來,列成條目——再復習時節約時間,記憶起來更為容易。更何況老人有言:手過一遍,賽過口過十遍。筆記法能加深我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抽取題目法:對各知識點進行總結,總結的多了,可以按照真題的出題模式給自己出一些有跨度的題,把平時看書和論文上的內容都可以融和進去。

回憶法:平常學習要注意知識得系統化,並重點突出地進行復習,不可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此刻利用專業課參考書目錄來回憶復習內容,盡可能的把復習內容回憶出來;然後再對照書本,找出遺漏的部分重點記憶。把書本「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即整本書甚至每一門學科的知識在腦子里系統化、歸整化。

3、輔導班

專業課復習還是建議報個輔導班,現在的輔導班也好多,選擇上一定要謹慎,師資,時間,內容都是咱們要關注的!祝大家2010年好運!來源:跨考教育

⑸ 求2011年7月計算機網路原理答案

計算機網路原理筆記1(可以用作考條)2009-04-21 7:53第一章

計算機網路四個發展階段:面向終端的計算機網路、計算機-計算機網路、開放式標准化網路、網際網路廣泛應用和高速網路技術發展。

我國三大網路:電信網路、廣播電視網路、計算機網路。

未來發展趨勢:寬頻、全光、多媒體、移動、下一代網路。

計算機網路由資源子網和通信子網構成。

計算機網路的定義:利用通訊設備和線路將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獨立的多個計算機系統互連起來,以功能完善的網路軟體實現網路中資源共享和信息傳遞的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功能:軟/硬體資源共享、用戶間信息交換。

計算機網路的應用:辦公自動化、遠程教育、電子銀行、證券及期貨交易、企業網路、智能大廈和結構化綜合布線系統。

計算機網路的分類:

按拓撲結構:星形、匯流排形、環形、樹形、混合形、網形。

按交換方式:電路交換網、報文交換網、分組交換網。

按覆蓋范圍:廣域網、城域網、區域網。

按傳輸技術:廣播方式網路、點對點方式網路。

ISO(國際標准化組織),ITU(國際電信聯盟),IETF(網際網路工程特別任務組)

第二章

網路協議:為計算機網路中進行數據交換而建立的規則、標准或約定的集合。

網路協議由三個要素組成:語義、語法、時序關系。

分層:將一個復雜的劃分為若干個簡單的

網路的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各層次結構模型及其協議的集合

面向連接服務:開始時建立連接,傳輸時不用攜帶目的節點的地址。

無連接服務:開始時不需建立連接,每個分組都要攜帶完整的目的節點地址,不同分組可能選擇不同路徑達到目的節點,節點接收到的分組可能出現亂序、重復、丟失的現象。協議相對簡單,效率較高。

OSI/RM: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應用層。

TCP/IP:主機-網路層、互聯層、傳輸層、應用層。

ORI/RM與TCP/IP的比較:

共同:1,兩者都以協議棧的概念為基礎,協議棧中的協議彼此相互獨立,2,都採用了層次結構的概念,各層功能大體相似。

不同:1,OSI有7層,TCP/IP有4層。TCP/IP網路層提供無連接通信,傳輸層支持2種。OSI網路層支持2種,傳輸層支持面向連接的通信。

第三章

物理層定義:在物理信道實體之間合理地通過中間系統,為比特傳輸所需的物理連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機械的、電氣的、功能性和規程性的手段

DTE::數據終端設備,對屬於用戶所有的聯網設備或工作站的統稱,如計算機、終端等。

DCE:數據通信設備,為用戶提供入網連接點的網路設備的統稱,如數據機。

物理信道的特性:機械特性、電氣特性、功能特性、規程特性。

電氣特性分三種:1,非平衡方式(非平衡發送器+接收器+1導線+1地線),2,採用差動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非平衡發送器+差動接收器+1導線+2地線),3,平衡方式(平衡發送器+差動接收器+2導線+2地線)。

功能特性分四類:數據信號線、控制信號線、定時信號線、接地線。

EIA(美國電子工業協會) RS-232C,:提供了利用公用電話網路作為傳輸介質,通過數據機將遠程設備連接起來的技術規定。

RS-422(平衡方式),RS-423(採用差動接收器的非平衡方式)

X.21機械特性採用15芯標准

有線介質:雙絞線、同軸電纜、光纖。無線介質: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激光、衛星通信。

同軸電纜分基帶同軸電纜(阻抗50歐,支持百台設備)和寬頻同軸電纜(阻抗75歐,支持千台設備)。

光纖:多模是發光二極體LED,注入型激光二極體ILD是單模。

數據傳輸速率:是指每秒能傳輸的二進制信息位數,單位為位/秒(bps)。R=1/T*log2N (bps)

信號傳輸速率(調制速率):表示單位時間內通過信道傳輸的碼元個數。R=1/T (Baud)

信道容量:表徵一個信道傳輸數據的能力,單位為位/秒(bps)。

信道容量表示信道的最大數據傳輸速率,是信道傳輸數據能力的極限,數據傳輸速率表示實際的數據傳輸速率。

奈奎斯特公示:C=2*H*log2N (bps),香農公式:C=H*log2(1+S/N)(bps)(H:信道帶寬,S/N:信噪比)

誤碼率=出錯數/總數

數據機:數字轉模擬,CODEC:模擬轉數字

放大器:增強信號中的能量,同時使噪音分量增強。中繼器:重新生成信號。

數據通信:是一種通過計算機或其他數據裝置與通信線路,完成數據編碼信號的傳輸、轉接、存儲和處理的通信技術。

多路復用技術:頻分多路復用FDM,時分多路復用TDM,波分是頻分的變形。

FDM:物理信道分為若乾子信道,同時傳送若干信號。

TDM:物理信道按時間片輪流分給多個信號使用。

采樣,量化,編碼。字長=log2N

傳輸線路三個主要問題:衰減、延遲畸變、雜訊。

分組交換網分為虛電路和數據報兩種

第四章

數據鏈路層的功能:幀同步、差錯控制、流量控制、鏈路管理。

差錯控制:反饋重發、超時計時器、幀編號。

流量控制:數據鏈路層控制相鄰兩節點之間數據鏈路上的流量,傳輸層控制從源到最終目的之間端對端的流量。

雜訊有兩大類:隨即熱雜訊和沖擊雜訊。

停-等: 發送窗口=1,接收窗口=1;

Go-back-N: 發送窗口>1,接收窗口=1;

選擇重傳: 發送窗口>1,接收窗口>1;

非同步協議:字元內同步,字元間非同步;同步協議:許多字元和比特組成的幀同步。

BSC:面向字元,分為數據報文和監控報文兩類。

數據報文:

SYN SYN STX 報文 ETX BCC

SYN SYN SOH 報頭 STX 報文 ETX BCC

SYN SYN SOH 報頭 STX 報文 ETB BCC

SYN SYN STX 報文 ETB BCC

監控報文:

SYN SYN ACK

SYN SYN NAK

SYN SYN P/S前綴 站地址 ENQ

SYN SYN EOT

HDLC:面向比特,有信息幀(I幀),監控幀(S幀)和無編號幀(U幀)。

幀格式:標志 地址 控制 信息 幀校驗序列 標志

F A C I FCS F

01111110 8位 8位 N位 16位 01111110

PPP協議提供三類功能:成幀、鏈路控制、網路控制。

PPP的幀格式和HDLC的幀格式非常相似,但PPP面向字元。

第五章

網路層的功能:路由選擇、擁塞控制和網際互聯等。

分組交換方式中,通信子網向端系統提供虛電路和數據報兩種網路服務。

最優化原則:如果路由器J在從路由器I到K的最佳路由上,那麼從J到K的最佳路線就會在同一路由之中。

擴散法(泛射路由選擇法):一個網路節點從某條線路收到一個分組後,再向除該條線路外的所有線路發送收到的分組。

擁塞發生的原因:1,內存不夠,沒有足夠的內存存放同時到達的分組,2,路由器處理器的處理速度慢,難以完成排隊,更新路由表等工作

擁塞控制的任務是確保子網能夠承載所有到達的流量,這是一個全局的問題。流量控制只與特定的發送方和特定的接收方之間的點到點流量有關。

擁塞控制的解決方案可分成兩類:開環(不考慮網路的當前狀態)的和閉環的。

虛電路子網中的擁塞控制:1,准入控制,2,路由選擇,3,資源預留。

數據報子網中的擁塞控制:1,警告位,2,抑制分組,3,逐跳抑制分組。

QoS四個特徵:可靠性、延遲、抖動、帶寬。

集成服務:每個連接有專用資源。區分服務:每一類連接有專用資源。

標簽交換:類似虛電路,查表得到整條線路。

MPLS(多協議標簽交換協議)。

網路互連的目的是使一個網路上的用戶能訪問其它網路上的資源,使不同網路上的用戶互相通信和交換信息。

路由信息協議(RIP)分被動狀態和主動狀態兩種操作方式。

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協議(OSPF)是一種鏈路狀態路由協議。

網橋用來連接類型相似的區域網,區域網本身沒有網路層。

網橋工作在數據鏈路層,路由器工作在網路層。

路由器的主要服務功能:1,建立並維護路由表,2,提供網路間的分組轉發功能。

網管也稱協議轉換器,用於高層協議的轉換,對傳輸層到應用層均能支持。

IP(互聯網協議),ICMP(互聯網控制報文協議),ARP(地址轉換協議),RARP(反向地址轉換協議)。

IP協議提供不可靠的、無連接的數據包傳輸機制。

ARP:IP地址(32位)到物理網路地址(乙太網地址,DA,48位)的轉換。

RARP:物理網路地址到IP地址的轉換。

IGMP(網際網路組管理協議):只有兩種報文,詢問和響應。

IPv6把IP地址長度增加到128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