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網路連接 » 計算機網路傳輸層rdt
擴展閱讀
國家網路安全是什麼制度 2025-07-01 12:34:09
網路安全受害者時評 2025-07-01 12:31:22

計算機網路傳輸層rdt

發布時間: 2022-04-18 17:05:03

Ⅰ 請分析影響數據可靠傳輸的因素有哪些,RDT協議分別採用哪些機制來解決這些問題

飛信和手機可以傳輸的因素有很多,RRT崗協議的分析採用了很多機制的來解決這種方法,和他們的運營的技術數據來進行預算

Ⅱ 翻譯一段文章

它將傳輸數據到接受端的上層.RGT在此處意為"可靠的數據轉換器"其協議並發送訊息表明正在撥打RGT的發送端.起擬任何協議的第一步是選擇好的名字.在接受端,當信息包通過該渠道傳來時,rdt_rct() 會被撥打.RGT協議通過呼喚數據傳輸將數據傳到上層.下文中將使用術語"信息包"而不是"片段"來指代協議數據單位.因為該領域理論的發展適用於整個網路而不僅限於網際網路傳輸層,用普通術語"信息包"可能在此處更為恰當.

Ⅲ 翻譯下面一段文章

在這一節,我們就可以只考慮單向數據傳輸,數據傳輸給接收方發送. 如果施工可靠(即全部復式)數據傳送概念比較困難,但沒有解釋繁瑣得多. 雖然我們認為只有單向的數據傳送,必須指出的是,我們雙方收發議定書仍將需要包雙向傳送,如380圖. 我們將很快看到,除了包交換的數據傳輸,發送和接收方rdt1.0還需要外匯管制包來回. 無論收發雙方rdt1.0包向對岸發出了號召民盟-送(民)(如主張不可靠數據傳送). 1. 建立可靠的數據傳輸協議,通過一系列措施,我們知道規矩,每個人變得更加復雜,達成完美的可靠數據傳輸協議. 非常可靠的數據傳輸,較可靠:rdt1.0我們先考慮最簡單的情況,是完全可以信賴的根本途徑. 議定書本身,請rdt1.0捐,實在是微不足道. 有限的國家機器(熱線)定義為發送和接收rdt1.0見圖3.9. 發送和接收的公眾人物,每次都只有一個390狀態. 弓箭的描述說明公眾的轉變從一個國家對另一個議定書. (因為每一個剛剛接待3.9圖圖州內). 一旦造成過渡段的橫線標示出過渡和採取行動時(s)如下事件發生的水平線. 發送方只同意rdt1.0數據高層通過rdt1.0-送(資料)活動,把數據包變成(經由行動make_PKT(包、數據)包、發送到管道. 實際上,Rdt1.0_send(資料)活動而產生的程序要求(例如,Rdt1.0_send())的上層應用. 在接收方 僅獲得一包從背後透過管道RDT1.0_RCV事件(包),刪除的數據包(經提煉的行動(包、數據))的數據,並通過到上層. 實際上,RDT1.0_RCV(包)活動而產生的程序要求(例如,Rdt1.0_send())從低層次的協議. 這個簡單的議定書 沒有區別,一個單位的數據包. 同時,所有包發送量從接收; 在一個完全可靠的渠道沒有必要向接收方發送任何迴音,因為沒有什麼可以出錯. 看到我們還以為可以得到接收數據發送情況盡快送資料. 因此,沒有必要要求接收發送"放慢!"

Ⅳ 計算機硬體軟體是怎麼配合的就是操作系統是怎麼在硬體上「運行」 的

你這個問題太寬泛了,簡單的說就是將程序(也就是軟體)轉換為二進制代碼,然後在硬體上通過電路來傳輸

計算機網路中rdt是什麼意思還有ACK,pkt都是什麼意思

可靠數據協議:發送方通過該協議把數據交給更底層(比如運輸層交給網路層),底層負責傳輸,接收方再通過該協議把數據取出。我們把這個協議稱作rdt(reliable data transfer)
當接收方收到來自上層的數據,需要反饋給發送方一個確認信息,即ACK

CCNA工具包解壓後,出現的許多文件,後綴是PKT。

Ⅵ 計算機網路可靠數據傳輸原理rdt2.1,處理受損ACK和NAK的情況。如果接收方發送的NAK受損變

好幾年了呀,NAK受損變成ACK會令程序死鎖。接收方收到ack後會繼續發下一個編號的分組,而接收方在等待前一個分組的接受。收到下一個編號的分組後就又會返回nak,接收方以為下一個編號的分組沒收到就又會發,然後循環往復,死鎖

Ⅶ 《計算機網路》TCP協議rdt2.2版中,sequence number用0和1來判斷重傳,判斷前一0號數據包和後一0號數據包

不會的,在路途中的包,只要傳輸時間超過多少秒,負責傳輸的路由器就把這個包銷毀掉,術語叫丟棄。此時發送方接收不到接收方收到包的停息,就會重傳。所以不會出現兩個包都到達的情況。

Ⅷ 計算機網路: 運輸層可靠數據傳輸原理中,數據分組採用序號是從rdt2.0還是rdt2.1開始的

rdt2.0開始

Ⅸ 計算機硬碟的raid是什麼raid0和raid1又是什麼!

獨立磁碟冗餘陣列(RAID,re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是把相同的數據存儲在多個硬碟的不同的地方(因此,冗餘地)的方法。通過把數據放在多個硬碟上,輸入輸出操作能以平衡的方式交疊,改良性能。因為多個硬碟增加了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儲存冗餘數據也增加了容錯。
RAID 0又稱為Stripe或Striping,它代表了所有RAID級別中最高的存儲性能。RAID 0提高存儲性能的原理是把連續的數據分散到多個磁碟上存取,這樣,系統有數據請求就可以被多個磁碟並行的執行,每個磁碟執行屬於它自己的那部分數據請求。這種數據上的並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匯流排的帶寬,顯著提高磁碟整體存取性能 RAID 0: RAID 0 並不是真正的RAID結構, 沒有數據冗餘。 RAID 0 連續地分割數據並並行地讀/寫於多個磁碟上。 因此具有很高的數據傳輸率。 但RAID 0在提高性能的同時,並沒有提供數據可靠性,如果一個磁碟失效, 將影響整個數據.因此RAID 0 不可應用於需要數據高可用性的關鍵應用。
RAID 1又稱為Mirror或Mirroring,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保證用戶數據的可用性和可修復性。 RAID 1的操作方式是把用戶寫入硬碟的數據百分之百地自動復制到另外一個硬碟上。由於對存儲的數據進行百分之百的備份,在所有RAID級別中,RAID 1提供最高的數據安全保障。同樣,由於數據的百分之百備份,備份數據佔了總存儲空間的一半,因而,Mirror的磁碟空間利用率低,存儲成本高。 RAID 1通過數據鏡像實現數據冗餘, 在兩對分離的磁碟上產生互為備份的數據。 RAID 1可以提高讀的性能,當原始數據繁忙時, 可直接從鏡像拷貝中讀取數據.RAID 1是磁碟陣列中費用最高的, 但提供了最高的數據可用率。當一個磁碟失效, 系統可以自動地交換到鏡像磁碟上, 而不需要重組失效的數據。

Ⅹ 計算機網路,求解釋一下這張圖片

這就是一個rdt發送方的狀態機圖。
初始處於WAIT態(如圖左上角或右下角)。當上層調用本狀態機(調用rdt_send(data))時,先用sndpkt = make_pkt(0, data, checksum)打包,再調用udt_send()將包發出。之後切換到WAITACK態。
在WAITACK態(如圖右上角或左下角)中,循環執行rdt_rcv(rcvpkt)接收包。只有當收到包、包未損壞、包是有效的ACK包,才切換到WAIT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