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安全在以後的發展中將會是越來越重要的,因為現在是屬於大數據的時代,信息流通都是比較方便的,尤其是對於企業來說數據是很敏感的信息。
尤其是近年來企業的出現的數據泄密的問題不容忽視,網路安全對企業來說終歸是電腦文件信息安全,對於企業數據泄密的問題一定要非常的重視,想要解決企業內部電腦數據泄密的問題的做法就是對其電腦進行一個全面的管理,比如說用域之盾對電腦文件進行一個加密管理就比較有效,可以進行透明加密或者是全盤加密,加密之後的文件未進允許是不能夠進行文件外發的,任何形式的文件外發在終端電腦打開都是無效操作,文件都會是亂碼,這就能夠保證基礎的數據安全問題了。
② 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安全問題探討
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安全問題探討
大數據具有體量巨大、類型繁雜、處理速度快、價值密度低四大特點,因此,對於個人來說,難以處理極其龐大的數據,只有國家和大型企業等組織或集團才有可能獲取到各種敏感信息;大數據所搜集提取的個人信息可能連本人都不完全知曉,比如個人的行為特徵、語言風格、愛好興趣等。在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敏感信息或隱私,必將成為高難度的世界課題。
2013年6月,美國前中情局雇員斯諾登曝光了始於2007年小布希時期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啟動的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接入雅虎、谷歌、微軟、蘋果等9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中心伺服器,對郵件、圖片、視頻、電話等10類數據進行監控,以搜集情報,監視民眾的網路活動。「棱鏡」項目緣於2004年美國政府的「星風」監視計劃。但是,當時小布希政府由於法律程序等敏感問題而做出讓步,美國本土的監聽項目有所縮減。為了「星風」計劃的繼續進行,小布希政府通過司法程序將「星風」監視計劃分拆成由國家安全局執行的4個監視計劃,包括「棱鏡」、「主幹道」、「碼頭」和「核子」,均交由美國家安全局執掌。「棱鏡」項目用於監視互聯網個人信息。「主幹道」和「碼頭」項目負責存儲和分析通信和互聯網上數以億兆計的「元數據」。元數據主要指通話或通信的時間、地點、使用設備、參與者等,不包括電話或郵件等的內容。「核子」項目負責內容信息的獲取,截獲電話通話者對話內容及關鍵詞,通過攔截通話以及通話者所提及的地點,來實現日常的監控。由此可見,斯諾登不僅揭露了美國的大規模竊聽計劃,更揭示了大數據時代國家信息安全保護問題。大數據的分析與使用,無論對個人(如跟蹤健康狀況防範疾病)、對企業(如了解市場偏好以有效安排產品設計生產營銷)乃至對國家(如防範疫情或恐怖主義)顯然都有巨大的好處,從商業用途來說,谷歌、微軟、雅虎等互聯網公司,完全可以通過它們掌握到的數以百萬計、千萬計甚至億萬計的數據,經由「超級計算」,准確推斷消費者的愛好及習慣、商品的銷售額、疾病疫情的發展趨勢。商業如此,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亦存在諸多的用途和潛在利益。像「棱鏡」計劃里涉及的谷歌、雅虎、蘋果、微軟等大網站,人們每天由於各種業務需要,會把大量個人信息輸入其中,但常常並不被事先告知數據的用途。而這些數據會被企業或政府用來進行一些特殊的計算或分析,如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預測來對人們尚未實施的行為進行懲罰。比如「大數據之父」舍恩伯格曾披露過一個例子:在美國有一個計劃名為「預測式配警」,通過對大數據分析來預測美國某個城市的某條街道的某個時段是犯罪高峰時段,然後在那個位置部署更多的警力。從此該地區居民將長時間被監控,這是一種變相的侵犯或懲罰。他們不是因為做錯事,而是因為某個計算機的演算法預測他們可能做錯事而被懲罰了,顯然這是不公平的。美國國安局擁有的正是類似的一套基於「大數據」的新型情報收集系統,這套名為「無界爆料」的系統,以30天為周期,從全球網路系統中接收到970億條訊息,再通過比對信用卡或者通訊記錄等方式,能幾近真實地還原個人的實時狀況。當然,像谷歌這樣的商業組織也有可能掌握同樣量級的信息而進行商業預測分析。因此,必須建立一套規則予以規范和約束對大數據的收集和使用。第一,雖然這些信息儲存在不同的伺服器上,但這些數據是用戶的資產,擁有權屬於用戶自己而不是這些公司,這是必須明確的,就像財產所有權一樣,個人隱私數據也應該有所有權。第二,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給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公司或企業,需要把收集到的用戶數據進行安全存儲和傳輸,這是企業的責任和義務。第三,如果企業或政府要使用用戶的信息,一定要讓用戶有知情權和選擇權,泄露用戶數據甚至牟利,不僅要被視作不道德的行為,而且是非法行為。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存儲和應用方式是跨地域甚至是跨國界的。作為國家層面要將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奧巴馬政府在2012年3月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最高國策,像陸權、海權、空權一樣,將對數據的佔有和控製作為重要的國家核心能力。我國也應從國家高度重視大數據,在對其進行安全保護、政策制定需要重視三個方面:一是要正視數據霸權,要清醒認識到我國在網路控制權、關鍵技術和高端設備等方面,還受制於西方。二是要明確主權,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無論是個人擁有還是國家擁有,都要納入到主權范圍裡面來考慮。三是要有治權,因為有主權不一定能夠管治。比如:數據存到國外,雲計算跨越國境,可能不在你的主權范圍之內。要區別對待不同的數據,對確需保護的數據,必須有切實可靠的手段進行有效管理。如果做不到對數據的有效管理,大數據就必然面臨失控的危險。政策界定安全責任問題。大數據的安全問題涉及政府、相關企業、網路運營商、服務提供者,以及數據產生者、使用者等方方面面,必須對各自的安全責任有明晰的政策界定。信息安全風險存在於數據的全生命周期之中,從技術思路、產品開發、用戶使用、服務管理,各個環節均要分擔相應的安全責任。監管保障基礎設施安全問題。大數據的發展離不開電信網路甚至工控系統等關鍵基礎設施,其安全可靠同樣依賴於這些基礎設施,受供應鏈全球化、產業私有化的影響,網路與關鍵基礎設施間的安全日趨復雜,一國的大數據可能存放在別國的網路中,一國的基礎設施可能同時服務於多個國家,高度的全球相互依賴性,挑戰著原有的國家主權觀念。所以,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監管體系十分重要,我國需要盡快確立對供應鏈的實質性國家安全審查和對基礎網路的常態化安全監管。
網路空間沖突管理問題。大數據的資源價值越來越高,圍繞大數據的爭奪和沖突就越來越激烈。大數據的生成、處理和利用方式,將極大改變各種沖突的表現方式和破壞烈度。通過立法與國際合作應對包括知識產權的保護、網路犯罪的處置、網路破壞活動特別是網路恐怖主義的打擊以及網路戰爭的威脅。
③ 大數據時代下網路安全的重要性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出現了海量的數據信息,人類 社會 也逐步邁進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時代可以為人們帶來更多的關於時代發展的實時信息,使人類的思想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為人們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帶來便利。即使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技術自身擁有諸多的優點,但是在應用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的網路信息安全風險,這將會導致信息數據不真實,同時又會對人們使用信息的時效性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在大數據時代,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網路信息的安全性,依託科學合理的網路信息安全管理方案來防止網路安全問題的發生,從而加快中國現代化信息建設的腳步。
大數據時代網路存在的安全問 題
由於網路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特質,能夠實現跨越時空的交流與互動,但於此同時,也容易遭受不同空間與主題的入侵和攻擊,這就會導致數據信息發生泄露,繼而造成嚴重的網路安全問題。其次就是人為操作失誤,由於網民在上網過程中沒有清晰的安全意識,容易下載並點擊危險的軟體和網站,導致手機或電腦遭受病毒的襲擊,進而丟失私人信息、賬戶信息等。再次就是網路黑客問題,黑客能夠通過竊取網路信息或網路密鑰的方式,破壞用戶的網路系統,使用戶的私人信息受到威脅,甚至會導致整個網路系統出現故障或癱瘓。
大數據時代下網路安全的防護措施
1、使用安全的殺毒軟體和加強監管工作
計算機不僅需要採用適當的防火牆技術,營造優良的網路運營氛圍,且還需要安裝殺毒軟體。這樣一來便可詳細檢查計算機當中的數據信息,全面提高計算機的安全性,防止因為病毒入侵帶來的安全隱患。另一方面,企業也需要做好計算機網路安全的監管工作,集中管理企業現有賬號,強化自身安全管理的意識。
2、加強網路安全意識
相關工作人員應深入了解計算機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注意可能存在的危險,不下載、不點擊來源不明的鏈接,提升自身的網路安全意識。此外,還需要強化學習,拓展知識面,提升防範能力,養成正確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
3、加強網路管控能力
影響計算機安全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員對網路維護的重視程度不夠,只是計算機安全受到影響。網路管理者應加強對信息安全的維護力度,構建出相應的網路管控機制。可通過相關的防控軟體對網路病毒、黑客入侵的行為進行監控,同時該系統也能夠對用戶所參與的網路活動進行分析和把控,及時彈出安全彈窗,以此避免網路安全問題的發生。
4、加強網路安全管理
加強網路安全管理,注重技術應用,為網路安全提供基礎保障。即通過網路維護,定期檢查網路安全問題,提升對網路安全及數據安全的管理力度,保障信息網路的正常運作。在這個過程中,網路管理者需要定期檢查系統漏洞,及時地更新殺毒軟體的病毒庫等。
結語